從認知中國當代建筑創作的“亂象”開始
2013年11月,中國工程院主辦的2013 中國當代建筑設計發展戰略國際高端論壇將在南京舉辦,對此該課題牽頭人、論壇組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當前建筑設計業內價值觀混亂,失根、失重、失度、失范問題明顯。所謂“失根”指中國當代建筑地域特征喪失,所謂“失重”指中國建筑已步入歷史文化斷裂帶,所謂“失度”指新舊建筑在保護與發展上矛盾突出,所謂“失范”指怪誕荒唐和丑陋之作品迭出。程院士認為,“當前的困境是,我們傳統的建筑文化已被解構,而新的評價體系還沒建立,因此‘亂象’問題頻出。”舉例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中國因盲目跟隨后現代思潮出現建筑創作形式符號膚淺拼貼的問題現象,不少建筑師以為這就是創作,除了山寨“鳥巢”,還有山寨“金茂”,更有山寨“白宮”等。程院士直言“很多建筑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氣派,與新中國堅持幾十年的實用、經濟、得體、美觀的基本設計理念是相悖的……內地有些城市還要建800米高的摩天大樓,真有這個需要嗎?建筑本來是種文化,現在卻越來越多地變成了廣告,成了水平低下的商品表達。”事實上,中國當代建筑創作的失根、失重、失度、失范,本質上造成了中國一批有作為的建筑師設計的“失語”。占相當多數的城市管理者崇洋媚外,覺得中國本土設計師不行,將許多高端設計項目及設計大權交給西方設計師,造成中國建筑師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由此帶給社會公眾的錯誤印象是,中國本土建筑設計力量松散且弱小,建筑文化的氛圍很不成氣候。作為一個思考,程院士表示“在大量、快速的建設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國建筑設計的質量,倡導一種健康的、主流的設計價值觀,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更為關鍵的是要讓建筑作為一種社會文化進入大眾視野,增強全社會總體的文化自覺意識。”
建筑評論肩負傳播中國建筑文化的責任
時下,中國建筑文化發展到今天,雖普及面不太廣,但人們因各種目的關注建筑已經風起云涌,為此我們認為建筑評論必須在業內外起到社會擔當作用與責任。
其一,評論應承擔起反映社會生活和建筑巨變的現實使命。建筑中國60多載及奮進改革30多年的建筑師,已經重新站在歷史的起點上,他們應該用自己的作品接受生活的厚贈。建筑設計作為一項高度復雜的多工種協調配合的獨創性工作,之所以要體現使命感就是因為它不能不社會化。
其二,建筑評論要引領人們學會如何高雅地品味建筑作品。建筑評論重在負責,因此反對將粗鄙當個性,反對任何形式的謾罵及發泄,重在要有精神及文化語境的邏輯含量,努力做到每每評論都在平淡中見力道,在日常中見深刻。就是對特別需要批評的作品與事件,也要經得起良知的檢驗,讓業內外公眾在閱讀中感受到分析的生命力。
其三,建筑評論還要呼喚建筑作品的審美及人文關懷諸方面的導向作用。要提升建筑作品及事件的文化境界需要杜絕評論上的偽飾化,現實中某些評論家過于追求批評的功能,毫無節制地發揮語言的裝飾作用,使評論失去理論光輝思想的照耀,變成了玩弄文字的炫技。建筑師與評論家的社會分工不同,建筑師使用的是建筑語言,是跳躍的、片斷的和拼貼的,而評論家必須用合乎邏輯而富有藝術的語言,將建筑作品的意義拼貼到公眾的言語之中。所以評論家要有作為良知及優秀素質下的“規范文本”,評論需要理論高度及文化高度,只有這樣才會發現作品之影響的意義、問題及缺失,找準文化提升的境界。
回首近65載中國建筑在思想史上的每一變化,那如火如荼歲月的生動故事,就會從建筑長卷中紛至沓來,激起人們對建筑前輩們的無比敬意。建筑評論作為建筑與人的思想、文化、藝術薈萃之地,不僅要堅守理念、開闊視野,更要引領博弈、發展與文潮。其中,以人為本建筑評論的價值取向;文化原創,建筑評論精神信托及理念追求的不竭動力;文化境界,建筑評論超脫世俗,閃耀思辨光芒的發展旨歸,都應該是中國建筑走向公民建筑的文化訴求及評說準則。
無論在中國或外國,建筑評論是個常議常新的話題,因為憂慮也好,補充也罷,評論家無法擋住城鎮化的步伐,這就從思維方式的高度上規定了科學與知性能力、知性邏輯間的必然聯系,如果我們因而放棄建筑評論,缺少的不僅僅是對文化傳承的責任,還有對建筑世界的洞見能力與睿智。問題在于,我們有能力為中國城鎮化發展與建筑文化構建起一個精神空間與傳播平臺。由此我們必須要問:中國建筑評論與中國建筑文化的話語體系問題。想到如何作為才能真正建構起中國建筑評論的話語平臺?中國如何培養自己有公信力的建筑評論家?如何為中國建筑遺產的發展與國際化傳播,做好人才與知識儲備?社會與政府如何為亦創作亦評論的個性提供雙重尊重與自由等。建筑是時代的語言,也是時代的精神,只有那些承載了深厚文化底蘊,真正稱得上有創意的作品才是城市的“地標”,反之沒有靈魂的“地標”再造說到底僅僅是一堆磚頭。呼吁:要真正弘揚中國建筑文化需樹立中國建筑師的自信與威望,迫切要培育并創立能真正代表中國城市與建筑創意水準的國家級學術論壇,杜絕形式主義的“騾馬”大會制;中國應重新梳理并創立令世界矚目的國際水準的建筑獎項;中國應有能傳播中國與外國設計理念及作品的建筑文化學刊;中國更應繼續出現能代表中國當代建筑創作最高學術水準的、令世界同行認可如梁思成先生那樣的建筑大師。我以為,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國建筑文化非要一馬當先,這是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 |